首页 >> 教学考试 >> 详细内容
教学考试
 
教学考试 >> 正文
浅析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策略初探
日期:2017/9/15 

  目前,对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评价,多数还是采用传统的笔试或上机考试的方式,这种方式往往比较注重结果,而忽视了过程评价,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限制了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作为学科教学指挥棒的教学评价,会直接影响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力求完善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价方法迫在眉睫。      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目标和评价的作用  

    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目标

  总体而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目标为培养——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形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获取、处理、表达信息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学科学习的过程;活动中理解感知信息的重要性,分析信息编码以及利用计算机等常见信息处理工具处理信息的一般过程;积极参加信息技术活动,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工作原理和信息科技的奥秘。

   2.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作用

   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可以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全面养成。评价过程也是学生心理一种潜在表现过程,正确的评价能使学生真实表现当前的心理状况,并且能反映出学生的意识和情感。学生为了在评价的过程中取得良好的表现,就会有意识在平时学习中多使用信息技术。随着自己的学习成果被大家认可后,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发展信息技术的意识和情感就会在评价和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升华。     

 二、现阶段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1.评价认识上的“缺位”  

 近几年来,信息技术虽然已成为中小学的一门必修课,但对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认为信息技术目前还不是中小学的一门主课,更没有成为高考学科。因此,对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价未作为一项教学工作进行研究,重视对高考学科等一些主要学科教学的评价,忽视对信息技术课教学的评价。  

 2.评价方法上的“越位”  

 所谓越位,就是在评价中忽视了信息技术课的根本特点——实践性,而过多地强调信息技术原理,以传统的考试方式,代替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价,考试内容大多是有关陈述性知识,偏于记忆,可操作性不强,命题缺乏科学性;过多重视考试的分数、成绩,忽视了考察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和全面发展。

  3.评价功能上的“不到位”  

 用考试的方法来评价信息技术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固然有一定的作用,但其弊端越来越显露出来。其主要表现为:关注评价的结果,忽视了评价过程本身的意义;重定量分数鉴定,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轻定性情感分析,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关注对结果的评价,忽视了对过程的评价。  

 教学评价对教学起着导向和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由于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价存在以上的“缺位”、“越位”“不到位”三个方面的问题,影响了评价的科学、也影响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因此,要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改革和健全信息技术课教学评价机制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三、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对策     

 1.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实施原则   

同其它课程教学相比,信息技术课更具有实践性、学生的参与性、创造性和合作性。因此,基于网络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同样要考虑评价目标的发展性、评价方法的开阔性、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方式的多样性。          

  (1)评价目标的发展性  

 《新课程》强调“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检查、甄别和选拔,而是在于如何通过评价来促使被评价者改进,促进其发展。”发展性评价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评价体系,体现了我国素质教育对课程评价的要求,符合国际评价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它的功能是促进和激励学生的发展,提高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必须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要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体现尊重与爱护的前提下进行评价,同时还应该关注学生个体的处境和需要,注重发展和变化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多用激励、鞭策的语言,少用简单、生硬、粗暴、结论性的语言。对优秀的学生,除了激励之外,更主要的是帮助他们找出不足之处,客观地认识自我,扫清前进路上的障碍,“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对学习和表现不是很好的学生的评价,应该更加慎重,教师必须用诚恳、信任的态度帮助他们查找、分析研究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和通过学习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

   (2)评价方法的开阔性

  马克思说“你们总不会希望玫瑰花和紫罗兰同样的香气,然则最丰富的东西——精神,为什么一定要嵌在一个模子里?”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了多元的、综合的评价内容和标准,那么相对的评价工具与方法就应注重多样化,因此“新课程”倡导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尤其强调质性评价方法的应用。教师除了语言,以某种动作(如鼓掌、点头,拍拍学生肩膀等)或用表情(凝视、皱眉、沉默等)表示赞赏或不赞赏。

   积极的教师期望和教学评价,学生欣赏式的自评和互评,是促进学生良性发展的有效刺激。带着亲切、友善情感的积极评价可以激励孩子,和使他们乐于接受的指导和帮助。

《新课标》提倡评价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无论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评还是学生自我评价,教师都要给予适当的鼓励或点拔、启迪,并以友爱的情感,真诚的语言,温和的表情,民主的态度调控评价过程,赞许的目光,宽容的微笑,亲切的动作,传递“你有进步”的信息,多用你的大拇指,少用你的小拇指。使学生增强信心,以愉悦、高涨的情绪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又使学生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受到鼓舞,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促进每个学生个体的良性发展。

  (3)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新课标》提倡评价要多元化,提倡改变单独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态,鼓励学生本人、同学、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中,将评价变为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活动。我们不仅将教师和学生作为评价的主体,参与评价,在评价中提高实践能力,同时也利用网络的优势,将学生的作品发布出去,将网友作为评价的主体,参与评价,为学生们的作品提供建设性的指导意见。给学生创设一个表演平台,他们将会给你一份惊喜,一份收获。学会欣赏别人是一种重要的品格和交际的本领,也是向别人学习的一种方式。教师点评要得法,巧妙引导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能让学生学会欣赏别人。

   给学生一个舞台,他们给了你更多的收获……这样,传统的被评价者成为了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在评价主体扩展的同时,重视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互动,在平等、民主的互动中关注被评价者发展的需要,共同承担促进其发展的职责。   (4)评价方式的多样性  

 在实践中,我们将评价方式定位于基本概念的测试、基本技能的测试、作品创作能力的测试和综合应用能力的测试;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全面信息能力评价的结果,更要注重评价过程对学生信息能力提高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激励作用。当前的信息技术课程主要对“认知理论+实践操作”进行教学评价。其中,认知理论的评价吸取其它常规教学的方法,采取量化评分的方式。而实践操作评价的内容就各不相同了,包括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践中掌握信息技术操作技能的能力,以及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评价能力等各方面能力。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新课程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不能只用期末考试对学生进行定性评价,而更多的使用档案袋评价、日记评价、作品评价等评价方法,使学习的结果和学习过程变得同等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