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考试 >> 详细内容
教学考试
 
教学考试 >> 正文
高考结果不理想又何妨
日期:2019/7/7 

 作者:内动力教育咨询中心主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汤平

  又是一年高考出分季,有的人将会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有的人则没有,后者的内心可能会有很大挫败感,以致怀疑自己、怀疑人生。下面的一个心理学三个P理论,也许可以帮助我们重拾信心,继续前行。

  那么,什么是三个P呢?这是由心理学家Martin Seligman提出来的,他认为远离三个P——个人化、普遍性和持久性——这是我们从苦难中再次振作起来的关键。

  第一个P是个人化——总以为是自己做错了什么才导致不幸的发生。你要知道,并不是发生在你身上的每一件事情都是由于你做错了什么才导致的。这与承担责任不同,责任是需要承担的。但并非所有发生在自身上的不幸都是由自身引起的。

  有学生说,考试没有考好,难道不是我造成的吗?我原本可以更加努力,可以不那么焦虑,可以……其实这所有的可以你都已经尽力,其实你已经很努力了,甚至都用尽了自己所有力气;焦虑本身你也在努力调节,可是整个社会和家庭的焦虑需要你一个人来扛,并没有多少可以舒缓压力的途径,你还没有崩溃掉,其实你已经做到了最好。

  研究显示,停止埋怨自己是可以逐渐让你变得更加强大的方法之一。不要总是将失败完全归咎于自己。这样你才能够快速走出失意,甚至做得更好。

  第二个P是普遍性——以为某一件事会影响到你生活的全部。上不了好幼儿园就上不了好小学,上不了好小学就上不了好中学,上不了好中学就上不了好大学,上不了好大学就没有好工作,没有好工作就没有好人生——传说中的环环相扣的人生,其实并不存在,如果一个人的内心足够强大,他基本上可以过上随时都可能起飞的人生。

  有一个作家说他们读大学那年还没有扩招,能读上大学就是胜利,他们一个班四十几人,最后有三十几名读上大学,有些去了985、211,有些去了大专,有些去了当年才刚刚成立的地方大学,这些同学刚刚大学毕业的时候起点不同,差异很大。但长跑到如今40岁成为中年人之后,她细数每个人的经历,发现命运的差异已经不大,起码没有高考分数相差那么大。

  当我们把时间线拉长,暂时性的成绩包括高考的成绩,并不是决定一个人最终成就的根本。目前高考所体现的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并非是真正的能力,而真正决胜千里的,是一些考试不考的能力和品质,例如好奇心、自信心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宽厚的品格等。

  第三个P是永久性——以为伤心和挫败感将永远持续下去。有时候我们会觉得自己现在感受到的情绪是会无限期地存在,然后我们还会因此而自责。我们首先会感到害怕,然后会害怕自己的害怕;我们会感到焦虑,然后会为自己的焦虑而焦虑;我们觉得伤心,然后又会为自己的伤心而伤心。否定、压抑、沉溺其中或者希望尽快脱离对于情绪的消退都是不利的。

  实际上,我们应该接受自己的情绪。但同时,也应该清楚地明白,它们并不会永远地持续下去。当你真正接受和理解了自己的情绪,跟自己说:“我可以害怕呀!这件事放在谁的身上都会感觉很挫败,我的伤心是有理由的。”当你支持自己可以有这些情绪的时候,并且坚信未来这些情绪会降低,坚持去做一些你想做的事情的时候,情绪就会经历一个峰值然后衰落下去。

  当你能够允许这些情绪的时候,也是你理解自己的时候,你不再去怀疑自己的努力或者能力,你知道有些事情还需要更多一些时间来完成,也许你考试不在行,但是总有一些事情是你在行的,一次高考的失利并不能说明什么,人生路还很长,希望在前方,只是需要你相信自己,你就可以再一次扬帆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