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随笔 >> 详细内容
生活随笔
 
生活随笔 >> 正文
用生涯规划,促教育改革
日期:2019/11/16 

  中国教育改革的呼声一直不断,关于“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各种讨论和言论也层出不穷。各个地方、各个学校以教育改革为噱头的“创新”和“学新”也姿态各异。但是,直到现在,我们还是处于在摸索中前进,并没有一条科学的普惠之路!

  社会发展到今天,在中国,相对公平的改革开放的竞争环境,给每个人提供了创业的机会,往前看,很多人都是靠创业翻了身,富甲一方,从某种程度上说,实现了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梦想。但是,我们不难发现,更多的人还是通过应试教育改变了命运。无论一个孩子出身多么卑微还是多么富贵,他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或者全家的努力考上一流学校,因为高考只认分数,跟你的背景和出身没有关系。你能考出高分,就有机会跻身更高的阶层,在一定程度上,这更可以实现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梦想。

   这种相对公平的竞争模式,使中国的应试教育持续了几十年,产生了错综复杂的利益共同体,以应试教育为起点的辅导机构也多如牛毛,几代人的浓厚而又执着的应试教育情节根深蒂固,全社会唯上和媚众的观念使应试教育倍受推崇、无论是舆论上还是评价机制,都让应试教育的江山固若金汤,谁想着彻底改变它,必然要付出代价。

   但是,新时代的机遇告诉我们,颠覆性的重大变革即将到来、对教育规律更科学的认识以及全球通识教育发展的趋势已经势不可挡,相信即便有最大的挣扎也阻挡不了变革的大潮流,也不能撼动改革创新的总方向。

   众所周知,全面素质教育内容庞杂、体系众多,众说纷纭,争论不休,很多人处于概念模糊状态,远不像应试教育那么目的单一、目标明确。素质教育,是更加全面的教育,毋庸置疑;素质教育可以让更多的孩子获益匪浅,毋容置疑。但是我们不难发现,西方的素质教育,其作用往往是为了社会阶层的稳定,背景不同的孩子也很难被混合在一起进行所谓的素质教育,我们不可以照搬照抄。而我们国家,目前存在着社会教育资源的严重不均衡以及贫富悬殊过大的现象,而真正的素质教育往往都是需要高昂的成本支持的,虽然我们知道素质教育真的很好,但是太多的穷人的孩子还是被远远地边缘化。事实上,素质教育的确需要依靠视野开阔、依靠见识和经历,但是这对一个普通人家的孩子来说,却是无法逾越的障碍。对于一个各种资源都很匮乏的农村学校,推行素质教育更是难上加难。

   在这样的环境下,科学地推进素质教育和教育改革,实践者既要瞻前顾后又要恰如其分,既要满足上级检查,又要满足社会需求,需要很客观全面的把握政策和运用策略。

   但是,尽管困难和阻力很多,推行全面素质教育以及科学进行教育改革创新也是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很容易发现,应试教育的弊端在于只有少数人升学,获得成功,而大多数学生的才能被忽略,以失败者的心态走向社会。片面的以“升学率”考量一个学校或者一个老师的成绩,也在很大的程度上打击了很多老师的积极性,甚至是有失公平。素质教育“不求个个升学,但愿人人成功”,或者每个学生“及格+特长”模式有很大科学性,素质教育能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可以把过去的以“听”为主导的教育模式,转向以“思”为主导的教育模式。虽然说客观条件对一部分人,特别是对农村学生往往制约很大,但是不管怎样,素质教育还是有大力推行的必要性。

   近年来,笔者通过大量的社会实践以及理论学习,认为通过生涯规划系统地工作可以很好地推进教育改革健康发展,可以更科学地促进教育创新。科学的生涯规划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理论支撑的规划体系,可以让人依照现有的“主客观条件”,根据老师的职业特点以及师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等,对老师和学生进行规划指导;可以让老师和学生明白怎么了解自己,怎么了解他人,可以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从而提前对将来的学习和人生设计一个科学的目标,并能根据现有的主客观条件朝着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十余年以来,通过对著名素质教育专家陶宏开教授等人的理论学习以及大量的社会实践活动,笔者总结出简单易行的教育教学活动“六不原则”以及生涯规划“五自”原则,希望可以有机会和有缘人交流探讨,共同促进教育改革。

  “六不”,就是“不打、不急、不骂、不比、不弃、不怕”。

  不打

  不打,不是说对学生放弃惩戒、放任自流。笔者提倡科学地惩戒、关注式惩罚。我们都知道,无论从哪个角度,体罚学生都不会带来更好的结果。但是,现实中,往往又有很多“熊孩子”,让我们几乎崩溃,有时深感无可奈何。我原来从教的一个学校,有个老师,对一部分孩子也“打”,但是,我发现,他所打的每个学生对他都是无比地尊重。原来,他落下的不是体罚的巴掌,而是成长的关注。所以说,对于任何学生,当你要对学生决定要去惩罚的时候,一定要思考这一掌一脚会不会起到惩戒作用,如果惩戒作用没有,反而会割断和学生的正常关系,那么,请请放下你的手,收回你的脚!

  不急

   笔者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曼妙的花朵,但是可能花期不同。只要你用心浇灌它,它也许不是开在你教育工作的时间,但是,它总归是要开放的,当它开放的时候,那醉人的花香里,一定有你辛苦付出的味道。所以,急躁就容易拔苗助长,摧毁花朵。用守护的态度用心滋养、静待花开,才是一个最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不骂

   我们每个老师都受过良好的教育,爆粗口的当然少之又少,但不骂爹不骂娘还远远不够。不骂,还指对学生尽可能不要指责、抱怨,科学地学会批评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每个学生犯错误、甚至疏忽懒惰都是正常的,每个教育者要保持平常心,给学生以最大的包容。允许每个学生犯错误,并要学会欣赏每个学生在改正错误中收获实践的快乐。

  不比

   常言说,五个手指头也不一样,做老师的,不要总是拿学生的某一方面特别是考试成绩进行比来比去。我们很多老师往往都是出于善意,在孩子之间进行各种比较,目的也是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但是,不科学的评价体系,往往会带给“好孩子”误导、“差孩子”也会受伤害。全面和谐的教育氛围才能教出素质好的学生。作为老师,更不能单纯用成绩的比较对所谓差生进行批评和责罚。老师更应该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不要用一个统一且单一的“成功”标准衡量每个学生,更不能以智育上短暂的优势而沾沾自喜,也没必要因为“别的学校生源优秀”使自己焦虑、放弃努力。每天只做一点点,让德育、体育、美育全方位浸入每个受教育者的心灵。

  不弃

   人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每一段的落后或者不如意,对于学生整个的人生来说其实不算什么。所以说,一次考试、一个学期的落后、一个学段的落后不能说这个学生整个的人生就是失败的,只要不放弃,每个学生都是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可能只是到达的时间不同、到达的目的地不同罢了。

  不怕

   我们很明白,现在的老师,很大程度上处于尴尬的境地。前进一步怕犯错;后退一步,害怕没成绩;左一点有制度掣肘;右一点有家长埋怨。真的是进退维谷、左右为难。但是,只要我们怀抱一颗良善初心,只要努力认真地为学生服务,我相信一定会得到社会以及家长的认可。所以,在推行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怕担责,不要怕被误解、也要不怕孩子成长地慢,不要怕学生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

   如果我们每个教育者能做到以上“六不”,一定会有很大收获。当然,在任何领域,传承与创新的矛盾、保守与改革的矛盾、守成与发展的矛盾在不同的阶段和时间都会交替出现,甚至同时出现,在进行教育改革的过程中,自然也是如此。我们怎样才能更好的做好“六不”呢?

   笔者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调研,通过集体生涯规划的实践,发现通过全面实施“区(县)管校聘”教师聘用制度改革、通过科学地设计“家校共育”方案、通过设计“一校一案”校园文化方案,可以有效地化解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矛盾,有效地推行教育改革。 在实践和调研的基础上,笔者对集体生涯规划工作总结出“五自”原则,可以为科学地进行教育改革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那就是“自律、自保、自爱、自赏、自善”,这五点,前期主要是针对教师进行规划。教师领悟以后,再通过班级文化建设模式,进行学生的生涯规划。

  自律

   从概念上讲,自律是指在没有人现场监督的情况下,通过自己要求自己,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遵循法度,拿它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它也指不受外界约束和情感支配,根据自己的善良意志按自己颁布的道德规律而行事的道德原则。而现实中,我们的很多老师还不能达到自律的境界,于是学校的考勤、考评、约束手段越来越多,花样百出。老师和学校之间经常出现类似于猫鼠游戏似的制度,这不仅极大的伤害了干群关系,也不利于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更不有利于发挥老师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效果不容乐观。如果每个教师都能很好的自律,知道并且体验了自律的好处,我相信每一个校园都可以成为一个和谐快乐的大家庭。

  自保

   老师首先是个人,教书仅仅是个工作,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老师,首先要学会自我保护。自觉地参加文体活动,促进身体健康是老师对身体自保的基本要求。而为了自己更快更高的发展,在身体健康的前提下,身心同时健康发展,笔者总结为三个方面:就是用智慧和自律与法律和谐、用原则和进步与组织和谐、用人情和格局与人性和谐。能做到这三点,则这个老师就可以和生活环境高度和谐,当一个老师能够与外部环境都非常和谐地相处,那么所有的麻烦自然会远离,他也就会有大量的时间来进行自我提升,教学质量和生活质量都会提高。

  自爱

  自爱者,人恒爱之。如果一个老师不注重社会形象,不注重提高修养,势必会在学生以及家长中产生不良影响,在同事之间也会出现大小不一的矛盾。一个自爱的人,会语言得体,外表端庄,举止优雅,并且会不断地学习,活到老,学到老,用渊博的知识向社会展示最美的自己!

  自赏

   我们中国人都有谦虚的习惯,可我们也发现,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也有好处。科学地自赏,是对自己的肯定,是能力的自信,心杯满,则情绪高涨,工作热情就会高,有利于提高做事效率。一个自卑的人,做事总会瞻前顾后,工作效率也会大打折扣。一个真正懂得自赏的人,一定是一个可以自立,也会传递给受教育者更多的正能量的人。他可能不会标榜自己的努力,但是即便他哭的时候没人哄,他也可以学会坚强;即便他害怕的时候没人陪,他也会学到勇敢。一个懂得自赏的人未必光芒万丈,但是一定自带光芒,在任何困难和障碍面前他都会依然保持勇敢奋斗的样子。

  自善

   自善,就是要求我们不断地自我完善。如果我们每个人每天都能“三省吾身”,然后“见贤思齐”,哪方面薄弱,就想方设法地去增加哪方面的知识,那么,就可以不断地精进。从特色上说,音乐可以让我们学会抒情;舞蹈可以使我们走向热情;美术可以使我们丰富想象,等等。而读书、旅游、研学也都可以成为我们自善的方法。如果我们有自善的自我要求,我们对自己的未来就会不断地设定一个个新的目标,并且用努力的态度朝着这个目标奋斗。相信每个愿意自善的人,假以时日,他都可以腹有诗书气自华、学富五车面如花。这样的老师难道会教不出优秀的孩子吗?

  所以,教育改革如果失去了对每个老师和学生的生涯教育和学涯教育的规划,很容易偏离方向、效果也不会好,往往会流于形式。我们坚信,科学地集体生涯规划工作会让教育改革的步伐轻松快捷。

   中国民族复兴的道路需要我们一步步来走。为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植根塑魂,老师承载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们的教育必须要担负起培育中华传统文化新辉煌的大任!唤醒我们中华传统文化之魂,才能走好复兴传统文化之路。

   总之,笔者认为,应试教育是雕塑人生;素质教育是选择人生;而生涯规划是启发人生。科学地生涯规划可以让雕塑更完美,可以让素质更全面。无论是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科学地生涯规划设计,一定会给我们的教育事业锦上添花。可以为复兴中华文化增加无穷的活力!

   笔者经过实践发现,科学地生涯规划工作,能够更科学地促进“家校共育”,现在,家庭教育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是,大多数家长对于如何科学地教育孩子缺乏引导、缺少方法、缺少抓手和平台。在学校里,我们很容易一眼认出这样的孩子,如果他们的父母是深深地、热烈地、忠诚地、相依为命地相亲相爱着,在这样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他们都心地温和善良、宁静、心灵健康、真诚地相信人的美好,这些孩子听信教师的讲话,对影响人们心灵的细微事务能敏锐感受,成长路上更快乐、更健康、更阳光!不难发现,这样的孩子,他们的家庭都有一个人在自觉或者不自觉地运用着科学生涯规划知识。如果我们通过集体生涯规划更科学地运用“课后服务”促进“家校共育”,我相信我们的教育改革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当然,从长远来看,为了实现更高的教育目标,仅仅依靠生涯规划工作还不够,我们还是要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对老师和学生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这样,才能更大地解放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思想,我们的教育改革才会更彻底、才会更加符合新时代的要求。